插头网|DC插头|耳机插头|DC PLUG|手机插头|音频视频插头|RCA插头|USB插头|转换插头|充电器插头|DC插座
插头、插座、DC插头、
电源插头、耳机插头、
耳机插座、DC plug、
DC jack、DC头、
转换插头、航空插头、
USB插头、USB插座、
RCA插头、RCA JACK、
耳机插针、耳机头、
DC公头、DC母头、
DC母座、转接头、
手机充电插头、工业插头、
电源适配器插头、
音叉插头、音频插头、
视频插头、插头插座、
DC电源插头、AC插头、
美式插头、MiNi USB、
MiNi Din、大Din、
迷你钉、插针、9.5TV头、
5.5DC头、电源插座

 
"
金融危机给经济报道带来哪些改变
浏览量:29765次 发布日期:2009-5-16 8:47:16
金融危机仍在全球蔓延。人们期待最好的结局,也在为应对最坏的局面作准备。

  伦敦G20峰会传出的确切信息是:全球经济已经不可能回到危机前的那种不可持续的状态了。随着国际社会的危机应对战略逐步深化,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融模式、格局和体系必将随之逐渐改变。

  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改变是一种正在开启历史进程,中国经济裹挟其间,既受其影响也影响其走向。

  金融危机改写了经济报道环境

  改革开放30年来相对平静的经济环境已被改写,经济报道被嵌入更加复杂的境地。

  1.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

  从经济发展逻辑来看,金融危机让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显得更加严峻,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显得更加迫切。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与人民福祉都有了巨大改善。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和外部产品需求的完美结合,则是这种长期增长的重要推力。

  如今,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破灭,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考验陡然增强。国外需求不足,产品出口受阻,国内经济下滑。同时,失业人口增加和新增就业人群就业困难,又进一步抑制国内消费,造成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本来就因过高的外贸依赖、过强的环境与资源压力而亟待转型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刹那间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2. 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矛盾更加尖锐。

  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来看,金融危机让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更加尖锐。

  30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累积着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环境容量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同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公共治理结构建设滞后、各阶层利益诉求渠道狭窄与协商对话机制缺乏的矛盾等。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相纠结,使得短期保增长的努力与长期求发展的难题交织在一起,“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状态,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3. 新媒体与“媒体融合”的强劲崛起改变着传媒业的生态与规则。

  可以发现,近期一些影响乃至左右我们日常视听的议程,往往是由跟新闻专业毫不相干的普通网民率先设置的。如2009年2月9日央视新大楼北配楼突发火灾,网民 “加盐的手磨咖啡”的博客报道,领先传统媒体达40分钟之久。在“抵制家乐福事件”“5?12”汶川大地震,“瓮安事件”“躲猫猫事件”“封口费”事件等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中,网络显然走在传统媒体前头。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出于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考虑,近年来,新闻业界对新媒体的投入,由“卡位式”布局进入实体操作,“媒体融合”成大势所趋。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即时播报”“内容工厂”、手机报等进入良性轨道,成都传媒集团让旗下报纸和广电媒体的管理层交流任职,促进报纸、网络、电视等不同运作模式互为借鉴,为事业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有3.16亿人,保持全球第一;有6.7亿移动用户,其中有1.176亿手机上网网民;目前中文网站数量达到287.8万个。作为启动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3G牌照,在金融危机的催逼之下开始发放,无线3G将会给新闻业界带来更多想象。

  在这样一个传媒业加速转型的时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及时性、规范性、权威性面临威胁,新的报道机制、新的报道范式应运而生,经济报道必须直面全新的挑战。

  经济报道如何顺应时代变局

  经济、社会以及媒体自身格局的变化,要求经济报道在理念、策略等方面顺势调整。

  1. “全球视野”是每一篇经济报道的底色。

  文化学者苏珊·桑塔格在说到照片的效用时,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一帧照片只是一个碎片,其道德与情感上的重量取决于它的时代背景。”这句话也适用于每一篇经济报道作品。

  如果说,改革开放打开了我国经济面向世界的窗口,加入WTO加速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则让经济全球化因子渗入中国经济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全球视野” 因此而成为每一篇经济报道的基本底色。

  聂海胜漫步太空拓宽了中国人的眼界,一名经济记者也要逐步习惯从太空眺望地球,习惯以“局外人”的眼光打量自己的报道领域。记者的脑袋要跟地方或者行业管理者、相邻区域管理者、国家管理者相“对接”,同时还需要跟世界主要利益相关者、相关国际组织这几种脑袋相“对接”。

  当然,不是说每篇报道都是有关世界问题的宏大叙事,而是说,哪怕是一个小报道也被嵌入国际、国内经济全局来考量,在互不相同的视线交合中突出自己的关切。毛泽东同志当年要求新华社“把地球管起来”,现在应该成为每一位记者的基本职责,这也给记者的语言能力、学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2. “跨界采访”将成为经济报道的常态。

  “跨界采访”作为一种“新锐”的报道姿态,原本在市场化财经媒体和新媒体中较为普遍,这也顺应了新闻信息全息化、新闻发布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如今金融危机助力,让“跨界采访”加速向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扩张。

  “新闻信息全息化”指的是新闻属性的边界模糊,同一个新闻事件,从文化角度看是文化新闻,从经济角度看就是经济新闻,从时政角度看就是时政新闻。“新闻发布社会化”指的是新闻发布主体泛化。2009年2月9日21时04分,性别、年龄不详的网民“加盐的手磨咖啡”将央视火灾的照片上传到天涯社区博客,12小时之内访问量超过37万次,跟帖1700多个,如此影响力不输一家主流大报。

  传统媒体普遍将经济新闻惯性地、机械地划定为外贸新闻、工业新闻、金融新闻、农业新闻、区域经济新闻等不同条线类别,相当于将一头活生生的大象剁成零散的碎片,如今这种做法显然不合时宜。可以预计,未来“跨界采访”将成为经济报道的常态,那种在采访组织上的“条线化生存”也将越走越窄。

  应该看到,金融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性与协作性。随着政府在经济事务方面的行政职能从管理具体经济事务向注重行业和区域规划、注重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逐渐转变,“按条线跑新闻”的老办法将越来越难发挥作用。

  改变当然不是一蹴而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按照“项目制”方式,调集不同单位或部门人力实施“世博友城”行动以及“解放调查”等品牌栏目,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石家庄日报社等媒体尝试组建“全媒体中心”等,都是主流媒体对采访组织形式的有益探索。

  3. 让每一次重要报道都“有声”“有色”。

  主流报纸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策划“战役性报道”,不少作品蕴藏着相当高的新闻智慧与社会张力。可惜的是,不少报道只是在圈子内谈唱,一些“战役性报道”往往比不上网络“标题党”一篇虚张声势的博文更吸引眼球,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一种可行的做法是,让每次报道都能“先声夺人”,调用各种宣传资源,让报道所揭示的事实真相、所承载的价值诉求,尽可能广泛、尽可能便捷地抵达目标人群。在这里,媒体与事件属互动关系,记者不再只是新闻事件的被动记录者、传播者,也是新闻事件的主动参与者、推进者。当然这可能更适合于一些重点报道、战役性报道。

  比如,除了平面媒体报道之外,可以就报道主题设计论坛,做视频访谈,请网站直播,让网民参与,发记者博客,可以提前预告,事后出书,巡回演讲、俱乐部活动等等,调用手段可以很多。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上海、长三角乃至中国发展的一个大事件。

  在媒体普遍关注“两个中心”“为什么建设”“怎么建设”的时候,《新沪商》杂志社“两个中心”建设报道项目组,就“两个中心”建设语境下上海未来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展开调研,请60位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的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上海“十大热门生意”、未来十年上海“十大热门职业”等,并形成预测报告。

  接着,《新沪商》于2009年4月12日专门举行“‘两个中心’改变上海”论坛,请网络直播,做电视专题,全国及上海近30家媒体参加报道。“公务员不再列入未来上海热门职业”“‘00后’意外登场”“未来心理咨询可能会像医院那样普及”等论坛释放的信息,被传统媒体和各大网站广为传播,东方网将其列入该周“东方网眼榜”,搜狐网列为“热门话题”,谷歌等搜索引擎还专门设置搜索专题。

  如果不是采取整合传播策略,而是像往常那样只是专注于操作一个“封面专题”,一写了之,要想取得这种传播效果将是难以想象的。

  4. 将每一个经济专栏(经济专版、专题节目)都办成公共经济话语平台。

  传统媒体单纯依靠资讯快捷与丰富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危机时期,经济专栏(经济专版、专题节目)现在需要以观点与立场寻找立身之本。要想领袖群伦、引领舆论,自己必先成为意见领袖。将每一个经济专栏(经济专版、专题节目)都办成公共经济话语平台,是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顺应当前经济报道新环境、应对新媒体挑战、掌握经济舆论话语权的最佳策略。

  这是一个厘清经济走势的开放性分析平台。危机时期的经济报道不再局限于一事一报,人们更愿意倾听经济事件背后的意义、倾听对经济发展走向的前瞻性分析。人们不仅仅想在这里寻找信息、了解现在,还想到这里寻求答案、探索未来。

  这是一个民生问题的讨论与对话平台。金融危机与经济转型叠加,民生多艰,每一个突发事件、每一项政策调整、每一种改革举措,都可能关乎不同阶层的利益调整。这个平台要尽可能放下身段从民间征集议题,汇聚各方民意,让各种民生难题在这里充分讨论、交流和舒解。

  这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态度、激发中国声音的传播平台。在这里,无论是百姓的感受、商界的经验,还是学界的理性、政界的韬略,都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引领和丰富。这也是确立大国传播秩序、丰富全球话语的努力。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2008年重磅推出的直播特别节目“直击华尔街风暴”,以及此后的“今日观察”栏目,是打造这种公共经济话语平台的良好案例。这些栏目有效整合海内外政经名流资源,让人们从不同专业的角度、以不同的分析方法,就同一场危机的衍生与走势等问题相互交锋与激荡,从而赢得受众肯定。

  5. “即时播报”与“及时评论”同等重要。

  在新闻来源趋同、新媒体崛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就不必老是抱着抓“独家新闻”的教条不松手了,基于网络的新媒体在首发新闻上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

  据美国2006年的一项调查称,新闻首发有40%消息源来自博客,并预测2010年能达到70%。《纽约时报》执行总编吉尔·艾布莱森(Jill Abramson)说:“如今连《纽约时报》的记者也经常从网上收集新闻由头,开拓新闻来源。”

  但传统媒体也不是无所作为,每一位记者都要随时做好两手准备:既要树立“即时播报”意识,也要将重视“及时评论”。所谓“即时播报”,是指将经济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跨媒体平台,尽一切可能抢夺信息“第一落点”;所谓“及时评论”,是指当最新信息尤其是热点事件、敏感问题出现时,要尽一切可能以最快速度亮明观点,抢夺评论“第一声音”。

  不要小看经济报道领域里的信息“第一落点”、 评论“第一声音”,未来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一在快速发布、二在深度解读。比方说,一则经济运行数据早一刻或者迟一刻发布、由谁来发布,以及以何种视角、何种语气率先解读,足以影响股市、汇市、油市波动,左右社会财富流向,这也是国家核心经济数据、核心经济信息被视为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原因所在。

  目前解放网整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记者资源参与“即时播报”,《解放日报》随时抽调各部门采编人员,及时就热点问题推出“解放分析”栏目,这些都是体现主流媒体抢占信息发布速度、舆论引导力度制高点的新尝试。

  6. 寻找“象征性新闻事件”永远是新闻记者的天职。

  金融危机可以改变经济与金融运作方式,但不可能改变经济行为本身。同样,受到新的报道环境及新媒体发展的影响,经济报道理念、策略可以作出相应调整,但经济报道行为本身不可能被颠覆。

  回归新闻、发现真新闻、寻找“象征性新闻事件”,永远是新闻记者的天职。在新媒体众声喧哗之时,这是新闻记者维护职业理想、捍卫职业尊严的惟一途径。

  所谓“象征性新闻事件”,是指记者抓取的新闻事件,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这一个”。这种事件往往是鲜活性、热点性与先导性相统一。“鲜活性”是指最新发生的事件或现象;“热点性”是指该事件为百姓所关注,能与百姓共鸣;“先导性”是指该事件潜藏制度变革因子,能推动制度建设和社会进步。

  比如,网络媒体爆料出“躲猫猫”事件,传统媒体迅速跟进,追根究底,实际上追问的是一个自信的大国对人权的重视;黑龙江环境执法会议对企业违法排污等情况一概“保密”,引起主流媒体迅速质疑,媒体诉求的关键是“政府信息公开” 颁布实行一年之后遭遇的尴尬。

  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意味着大规模体制、机制变迁,新闻报道应该抓住每一个“象征性新闻事件”为平稳转型、和谐转型尽一份心力。这种转型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国记者坐拥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故事,理应作出与这个故事本身相称的突出成就。


上一条:卫生部:王老吉部分成分确不在允许…   |   下一条:周小川:解决全球金融危机需更多新…
 
地  址: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永康大道工业区       

电  话: 0752-6792080  传  真: 0752-6792060  移动电话: 18003092760

公司网站: www.dc-plug.net   粤ICP备16103216号   维护服务:共赢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