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1日起,石家庄市将对城区生活居住区和大型建筑物进行清理整顿,严禁使用洋名字。这个想法是好的,应予肯定。但同时也要有可操作性,下大力气去抓,不应虎头蛇尾。
早在2006年,石家庄市区划地名办就出台了《石家庄市城乡街路、居民区、建筑物名称和地名标牌管理技术规范》,规定“居民区、标志性建筑物等名称命名应体现当地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特征,不使用外文和利用外文直译命名,不用人名和外国人名、地名命名,切忌洋化、封建化、小地名冠大帽,严禁求大求奇名不副实现象的出现”。只是,这条禁令没能挡住一些开发商将楼盘冠以洋名的偏好,才有了这次“清理整顿”的新闻。
从本质上讲,石家庄禁的不是洋名,禁的是开发商借洋名噱头忽悠消费者的风气。近些年来,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住宅小区时,常常用“波西米亚花园、美克马尼中心、花香维也纳……”等天花乱坠的洋名。名字与低劣的建筑质量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等业主拿到钥匙走进小区,才发现掉进了开发商忽悠出来的陷阱里。
开发商取洋名追求的是虚浮的国际化,以奇为美,拿洋名字博取卖点,提起来洋气,听起来气派,实质是为了误导和欺骗消费者。正如去年春晚中蔡明、郭达小品所言的某高档小区“鱼被天鹅吃了,天鹅飞走了”的故事,开发商涮的就是消费者。
面对城市生活区和大型建筑物洋名泛滥现象,政府的担忧不无道理。这些洋名字,不仅与当地历史及周围建筑毫无文脉联系,与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相背离,更给消费者以误导。因此,石家庄市有关部门做出这项决定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客观上对消费者也是有益的。但是,清理整顿洋名称到底具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实际效果会有多大,我们仍然要拭目以待 |